許多糖友重視高血糖的控制,卻忽略了低血糖對身體的風險。其實血糖並不是愈低愈好,血糖過低也會危害到身體的健康。研究指出:低血糖和太高的血糖值,都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。究竟血糖起伏與失智症有什麼關聯?跟著我們一起來了解!
失智症指的是一種大腦功能逐漸退化的疾病,不算是正常的老化表現。像是常聽到的「阿茲海默症」也屬於失智症的一種。
失智症患者的主要症狀,為明顯的記憶力衰退,並進一步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,例如語言能力、空間感、計算能力以及對人事物的注意力等。除此之外,患者也可能出現個性改變、干擾行為、妄想或幻覺等症狀,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能力與人際關係。
根據民國 100 年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,65 歲以上的老人,每 12 人就有 1 位有失智症;而 80 歲以上的老人,則每 5 人即有 1 位失智者。這代表隨著年紀增長,失智人口比率逐漸提高。另外,還有其他的危險因子,會造成失智症的發生:
低血糖與失智症是有雙向性的關係,低血糖會導致失智症的發生,而有失智症的人,因為認知能力的下降或是記憶力的下降,都會提高低血糖發生的風險,所以糖友不能輕忽低血糖對身體造成的影響。
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 2000-2007 的統計資料,糖友得到失智症機率約是非糖友的 2.5 倍,其中低血糖、高血糖、過大的血糖波動和胰島素阻抗都是主要的原因。
因為大腦主要的能量來源是葡萄糖,所以當低血糖發生時,會造成大腦神經細胞受傷,造成認知功能下降;高血糖和血糖波動過大,有容易破壞腦血管內皮細胞,造成腦部微小血管病變,進而造成中風、失智;胰島素阻抗,也會造成大腦內 beta 類澱粉沉積,一般認為是造成阿茲海默型失智的原因之一。
在了解糖尿病與失智症的關聯後,不難聯想到「控制好血糖」能有效預防失智症。因此正確服用降血糖藥物,是能「間接」預防失智症的;不過是否能「直接」預防,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佐證。
有研究發現:使用胰島素的糖友,得到失智症的機率將會提高 2-4 倍。這可能和胰島素注射容易引起低血糖有關。低血糖是失智的高風險因子,所以糖友在使用胰島素時要特別小心,並留意劑量的調整。
其實各種疾病之間都是有互相連結的,因此控制好目前的身體狀況,才是預防其他共病症發生的重要關鍵。
「控制好慢性病」是預防失智症的基本功;而在日常生活中,還有一些方法能降低失智症的風險:
因為失智症的好發族群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,所以如果糖友在年輕時,可以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,並控制好血糖,減少高低血糖發生,不只能減少失智症的發生,當真的發生失智症時,也能因良好的飲食習慣,來避免飲食造成的血糖波動。
飲食上可以採用「地中海飲食」原則,多攝取豆製品、天然穀物、水果和蔬菜,並適量攝取魚、乳製品等蛋白質。
除了有助於血糖管控外,還能讓阿茲海默症的發病風險下降約 7 成。搭配運動、參與心智活動、社區活動,也能幫助延緩大腦功能的退化。
另外也可以透過「AD-8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」自我檢測,以「過去與現在 (近幾年) 改變的狀況」進行填答,如果有發現異常,也可以提早尋求醫生的協助、早期篩檢。
對糖友來說,醫生也能及時調整血糖藥物,減少低血糖的發生。
雖然糖尿病與失智症有關聯性,但其實只要做好血糖管控、定時監測血糖,當身體有任何異狀時,提早與醫師做討論、介入治療,都可以減少疾病對自己和家庭帶來的影響喔!
讀完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…
參考資料